园企抗疫专访 | 潘腾飞:企业家责任感使然,投身新冠检测试剂盒研发

▪ 广州市宝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创生物)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专注于个体化医疗靶 标检测,集临床检验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公司建有POCT实验室、物化实验室、 PCR实验室、微流控研究中心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研发实验室占地1500㎡,研发人员48人,硕士以 上学历研发人员15人。

▪ 在1月初获悉疫情信息后,宝创生物立刻成立了疫情防控快速反应小组,并由3位博士牵头,开展冠 状病毒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工作。不负众望,于2020年1月底终于成功开发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检测试剂盒”及“呼吸道18种病原菌核酸检测分型试剂盒”两种体外诊断试剂盒。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人数已经有下降趋势,而核酸检测是目前临床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 段。对于疫情防控所需药械,国家药监局在1月28日开辟了应急审批通道,快速有条件批准了新型冠 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发布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技术要点》。

截至 2 月 17日,已有7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加快审批。通过审批的 产品作为应急储备,注册证有效期为一年。如果要延续注册,需提交满足一定要求的临床应用数据 总结报告。1

疫情发生后,在冠昊生命健康科技园致力打造国内专业的产融互动生命健康创新创业深孵化平台里,有一家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专注于个体化医疗靶标检测的公司——宝创生物,第一时间投 身到新冠检测试剂盒的研发中。宝创生物的创始人、CEO、拥有33年医疗器械诊断行业销售和生产管 理工作经验的潘腾飞介绍,他们已完成了两款试剂盒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的研发,经广东省药品监督 管理局推荐,两种试剂盒正报与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中。

采访中,潘腾飞对现在讨论势头正热的试剂盒漏诊问题做出了解读,表达了临床上关于试剂盒结合 CT诊断的见解,也回顾了宝创研发试剂盒的历程。

  • 快速启动试剂盒的研发工作

“2003年,我在广东亲历了非典,深知这种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 物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性。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恰逢春运高峰,巨大的人口流动 量会大大的增加疫情防控的难度。作为一个生物医药人,我最关注的是能否准确找到感染源头,以 及能否通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鉴别已被感染的患者,加以隔离来阻断病毒的传播。”潘腾飞先生说 。

疫情发生后,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稀缺问题,宝创生物成立了疫情防控快速反应小组 ,由公司的3位博士牵头,开展冠状病毒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工作。

1月底开发出“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及“呼吸道18种病原菌核酸检测 分型试剂盒”两种体外诊断试剂盒。

宝创研发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针对的检测样本包括诊断者的咽拭子、 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相较于已获批的试剂盒覆盖的种类更广。利用Taqman探针实时PCR技术, 体外定性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疑似聚集性病例患者、其他需要进行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的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ORF 1ab 和N基因,用于COVID-19感染的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控。

目前已经有报道指出,COVID-19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和其他非COVID-19引起的临床病例,有效区 分及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精准分型也有利于鉴别混合感染、防止交叉感染,从而实现更精准的 分流、治疗。

呼吸道18种病原菌核酸检测分型试剂盒采用熔解曲线结合多重荧光探针技术(MPA),实现对18种目 标病原体3的特异性识别和分型检出,用于体外定性检测咽拭子、痰液、肺泡灌洗液、血液样本中的 病原体核酸。该试剂盒可一管同时区分COVID-19与其他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特别是同源性较高 的其他冠状病毒的分型检出,可以对临床诊治分流提供参考。

“对于COVID-19试剂盒的开发,我们迅速的完成产品定型和分析性能评估,但对于临床评价方面, 因为资源限制和时间原因,做的还不够全面,试剂的实时稳定性研究及临床样本确认研究在持续进 行中。”潘腾飞说。

潘腾飞回忆起宝创的员工们在生产车间穿着洁净服几个小时不喝一口水,埋头进行实验检测顾不上 吃饭的画面,格外动容。“早早就返回工作岗位的宝创员工们过了一个难忘的大年,我们在原有荧 光PCR法同类产品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建立了两条检测新冠病毒不同方法的生产线,目前产 能可达5万人份/天。”

潘腾飞还提到:“物流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试剂盒需要冷链运输(-5℃以下),为保证产品质量, 宝创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运输。由于管制原因,运输支援武汉的试剂盒确实会耗费更多的精力、物力 。但在战“疫”面前,宝创责无旁贷。”

  • 如何提高试剂盒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此前,已有报道指出,核酸试剂盒在临床应用中出现假阴性的情况。简言之,通过试剂盒检测为阴性(未患病),实则已患病,被称作假阴性(漏诊)。

如果样本中病毒载量过低,检测结果就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样本病毒载量低,可能是因为患者本身 病毒含量低,或是取样的部位以及取样量不足而造成的病毒载量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部位主要 是下呼吸道和肺部。2月4日,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 专家李兴旺在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对于来自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样本,肺泡灌洗液比 痰的敏感性高,痰高于咽拭子。”现实是,危重病人采集的是肺泡灌洗液,所以诊断率会高一些。 由于方便、快捷、无创,现在常采用的样本为取自上呼吸道的(鼻)咽拭子。对于普通病人,采集 肺泡灌洗液操作复杂且有创,若考虑取深部痰做检测,假阴性的情况可能会减少。

新冠病毒是单链 RNA 病毒,极易被广泛存在的RNA酶降解。严格执行存放标准、保证样本的质量、 及时的检测和高质量的核酸提取过程对减少假阴性同样重要。

一般来说,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完成研发后要先经过型式检测,合格后再开展注 册临床试验,整个试验需要经过医院伦理立项和批准等流程,至少应该纳入1000例以上的样本量。 此次国家药监局开辟应急审批通道,将原本需要1~2年的流程压缩到十几天,对于企业来说,维持 不同批次试剂盒检出性能稳定也是一大挑战。

据介绍,为提高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宝创生物的方法是严格监控采样、样本运输、提取等环 节,杜绝因前处理环节引起的假阴性结果。采用CDC推荐使用的双靶标检测,同时在试剂盒中引入了 人源内参。应用一管多重检测技术来区分COVID-19和其他呼吸道常见病原体。在实验室使用参考品 、临床样本来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和临床单位合作,对临床样本进行评价,保证试剂盒的检 出性能。

  • CT与核酸检测在诊断中的作用

此前有专家建议CT诊断取代核酸检测,理由是:核酸检测作为检测的最终手段,目前仍受到产量、 采样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无法完全依赖核酸检测去筛查疫区武汉的病人,达到切断传染源的 防控效果。

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已将 CT 诊断结果纳入湖北省内病例的临床 诊断标准中:“无论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只要符合临床表现中的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便可考虑为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具 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为临床诊断确诊病例。”2

2月12日,湖北的确诊病例大幅度增加,就是因为这些临床确诊的人数也纳入到了确诊病例里。

但这并不意味着CT诊断结果可以取代核酸检测。根据第五版诊疗方案,目前CT 检查并不能直接作为 鉴别诊断的方式,故而也不适用于疫区外普通、散发的病例筛查。此外,CT诊断如果在疫区广泛投 入使用,需考虑交叉感染的问题,单次检查后即需要对机器和工作人员的装备进行消毒处理,对时 间和人力的消耗很大。

临床上存在核酸检测和CT结果不符的情况,有些病例的核酸检测结果滞后于影像学表现。潘腾飞认 为:“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检测试剂灵敏度、病情进展、个体差异等。对于这些现象,需要 将核酸检测与CT 影像诊断结合,追溯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综合临床表征来判断。此外,普通流感也 可能有阳性的CT诊断结果,不能武断地否定某一种检测方式,它们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编后语
此次国家药监局为新冠检测试剂盒开辟应急审批通道,是危难之际的一次勇敢尝试。我们要为像宝 创生物这样此时挺身而出的企业鼓掌致敬。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是潘腾飞和他的团 队快速启动这个项目的最原始动力,经历了非典以后,他总想为社会做点有价值的事。想必此后对 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数据进行的总结分析,对于全球来说都将是宝贵的经验。

注释:

1. 延续注册时应按照如下要求提交临床应用数据的总结报告:应在三家以上临床医疗机构(包括各 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该产品连续临床应用数据。临床应用数据应具有完善的信息,样本量符 合统计学要求,签字盖章符合要求。企业应当在一年内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完善 所有注册申报资料。

2.http://www.nhc.gov.cn/yzygj/s7652m/202002/e84bd30142ab4d8982326326e4db22ea.shtml 3.可检测的病原体核酸包括:肺炎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e)、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e)、腺病毒(Adenovirus)、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乙型流感 病毒(Influenza 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1、副流感病毒2、副流感病毒3、副流感 病毒4、鼻病毒(Rhinovirus)、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博卡病毒 (Bocavirus)、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冠状病毒(Coronavirus)229E、冠状病 毒HKU1、冠状病毒NL63、冠状病毒OC43和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